索拉的社会实验:OpenAI 牺牲信任换抖音?

索拉的社会实验:OpenAI 牺牲信任换抖音?

手机TikTok界面中的Sora AI视频,质疑OpenAI的信任策略。

引言: 又是一天,OpenAI 又发布了一款引人注目的AI产品,这次是“Sora”——一款被定位为下一代社交媒体轰动应用的视频生成器。然而,在炫目的深度伪造和个性化迷因的光鲜外衣之下,却隐藏着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一个混乱的平台,它似乎正准备颠覆我们对真实性的理解,同时引发了关于企业责任的严重质疑。

核心提炼

  • OpenAI声称Sora具有强大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版权保护、虚假信息控制和内容溯源——这些说法已被事实迅速而明确地动摇,凸显了企业承诺与实际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
  • 该应用的设计,优先考虑病毒式的“梗图化”和个人肖像的生成,恐将加速侵蚀公众对数字媒体的信任,模糊了真实人类表达与AI生成虚假信息之间的界限。
  • Sora 对现有的法律和伦理框架构成了严峻挑战,这些框架涉及知识产权、肖像使用同意权以及虚假信息被武器化的潜力,但它本身却未能提供清晰、可扩展的解决方案。

深度解读

OpenAI推出Sora,不仅仅是将其视为一个视频生成的技术奇迹,而是通过社交媒体应用将其打造为“视频领域的ChatGPT时刻”。这种定位立刻表明了从纯粹研究到面向消费者产品的转变,然而,公司似乎尚未准备好应对这一充满危险的举动。最初的发布,旨在促进员工之间的自嘲和病毒式传播的迷因(meme),却迅速暴露了严重的漏洞。原始文章记者描述的“滑坡”(slippery slope)与其说是意外误用,不如说是一个根本不稳定的基础。

OpenAI控制虚假信息和版权侵犯的雄心,充其量也显得脆弱不堪。几天之内,据报道用户就开始生成纳粹海绵宝宝、犯罪皮卡丘,以及《阿凡达》和《塞尔达传说》等热门特许经营作品中的角色,这直接违反了OpenAI声明的限制。尽管该应用程序偶尔会阻止特定的版权术语,但其对知识产权侵权的渗透性令人担忧。这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公司资产;它指向了一种系统性的无力管理海量用户生成内容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着每一个主要社交媒体平台已超过十年。OpenAI,表面上是人工智能安全的领导者,似乎没有从其前辈们惨痛的教训中吸取多少经验。

更具隐患的威胁在于该应用生成超逼真肖像的能力,以及其所谓安全保障被轻易绕过的可能性。记者成功生成了一个高度准确的“AI生成版自我”,同时注意到该应用易受截图、录音和轻易去除水印的影响,这一经历令人深感忧虑。如果普通用户能在几分钟内去除水印等AI生成内容的“多重信号”,那么OpenAI的承诺就变得毫无意义。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故障;这是数字真相结构中一个巨大的安全漏洞。将个性化深度伪造(deepfakes)武器化、冒充篡改音频,或创建涉及真实人物的、令人信服但完全虚构的场景,这些潜力并非遥远的担忧——它们已经触手可及,出现在一个顶级应用上。记者朋友那句“谁需要这个?”(who is asking for this?)的情绪,概括了人们对这项技术所产生的深刻不安,因为它以牺牲真正的信任为代价,提供了肤浅的新奇感。

对比观点

支持者,很可能包括OpenAI自身,会认为Sora代表着创意表达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飞跃,使视频制作民主化,并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便利,将富有想象力的概念变为现实。他们会指出,仅凭简单的提示就能生成如此连贯逼真的视频,这本身就是一项技术奇迹,并声称这些是迈向负责任推出产品的基本步骤,同时承认早期版本总会有一些小问题。此外,用户能够为自己或经批准的其他人创建“客串”视频的能力,可以被视为一种新颖、引人入胜的个性化数字互动形式,推动了社交媒体和个人创造力的界限。该公司可能会强调其正在不断努力完善防护措施,以及其致力于从实际使用中学习的承诺。

前景探讨

在未来一到两年内,Sora的近期未来似乎将是一个混乱的战场。“把自己做成表情包”的最初新鲜感无疑会消退,留下一个强大但问题重重的工具。我们可以预料,日益复杂的深度伪造生成技术与蓬勃发展但往往滞后的检测技术之间将展开一场加速的军备竞赛。众所周知反应迟缓的监管机构将面临巨大压力,需围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肖像权和虚假信息立法,但有效且全球统一的框架仍遥不可及。Sora面临的最大障碍不是技术实力,而是可扩展、可靠的内容审核,建立无可辩驳的数字出处,以及重建——或阻止进一步——公众对我们在网上所见所闻的信任侵蚀。如果不对其在安全和伦理部署方面的方法进行根本性重新评估,Sora恐将成为一个警示故事,而非一项突破性创新。


原文参考: I’ve fallen into Sora’s slippery slop (The Verge AI)

Read English Version (阅读英文版)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