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富时人工智能的“同理心”:我们是不是在把标配当作突破来庆祝?

引言: 赛尔斯福(Salesforce)宣称其AI智能体取得了重大里程碑,吹嘘将支持服务量削减了5%,并发现机器人具有了“同理心”。然而,在公司内部的祝贺声中,他们的发展历程所揭示的,与其说是革命性AI的突破,不如说是客户服务中那些持久而不便的真相,以及当前人工智能令人惊讶的局限性。
核心提炼
- 备受赞扬的客户支持工作量5%的减少,虽属积极进展,却掩盖了为实现哪怕是微小的人工智能效率提升,所必需的巨大而不起眼的人力付出和基础数据治理。
- 人工智能“同理心”这一概念,主要体现在为机器人编程,使其具备基本的软技能,这揭示了当前的大型语言模型距离真正的理解有多远,以及我们对对话式人工智能的期望往往有多低。
- 赛富时(Salesforce)意识到,更多的人工转接是有益的,这突显了人工智能目前作为精密助理或分诊工具的角色,挑战了在复杂客户支持中盛行的全面自动化论调。
深度解读
Salesforce近期关于其Agentforce AI系统的声明,被宣扬为企业AI自主化的一场凯旋进军,然而,更深入的审视却揭示了一个更细致入微、坦率地说,也没那么革命性的真相。虽然支持案例量减少5%以及500名工程师的重新部署无疑是效率提升,但在AI雄心壮志的宏大图景中,这些是否称得上真正的“重大里程碑”,抑或仅仅证明了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需要巨大的基础工作?
强调教导机器人说“对不起”尤其说明问题。这并非人工意识或真正同理心的突破;而是在基本人际互动中来之不易的经验。Salesforce最初部署了冷冰冰、只讲事实的客服机器人,结果发现客户更喜欢礼貌和对他们挫败感的认可。将“服务艺术”——即软技能培训——融入AI提示中,本质上是一种复杂的模仿形式。这揭示了面向客户的有效AI之路并非关乎神奇的感知能力,而是费力地编程模拟人类社交礼仪的对话模式。这凸显了AI目前仍然是人类设计的镜子,即使它不理解人类沟通协议,当它遵循这些既定协议时,表现最佳。
从备受赞誉的1%人工转接率到“好得多”的5%这一反直觉的转变,或许是最深刻的见解。最初对最少人工干预的沾沾自喜,暴露出一个关键缺陷:客户因AI无法解决复杂问题而感到沮丧,导致体验下降。通过使客户更容易联系到人工,Salesforce承认了一个基本事实:AI擅长模式匹配和信息检索,但在需要真正解决问题、细致入微的理解或情商时常常力有不逮。这并非AI本身的失败,而是对其当前能力的现实评估——一个强大的分诊和信息传递系统,但尚未能在所有场景下全面取代人工客服。
此外,“内容冲突”问题导致数千篇帮助文章被删除,这凸显了AI部署中一个常被忽视的隐藏成本。AI并不会神奇地理解混乱的数据;它只会暴露数据中的缺陷。这项“内容清理”举措表明,成功的AI实施往往取决于大量、枯燥的数据整理工作,从而将一个AI项目转变为一个复杂的数据管理项目。同样,最初严格的护栏,阻止AI讨论Microsoft Teams,因为它在“竞争对手名单”上,这凸显了当前AI控制机制的不成熟。用模糊的“符合Salesforce最佳利益”取代明确的禁止,显示出对大型语言模型解释能力的依赖,这在生产环境中是巨大的信任飞跃。
对比观点
尽管Salesforce将这些发现视为宝贵的“经验教训”,但更愤世嫉俗的专栏作家可能会认为,它们凸显了当前企业级人工智能的根本性、持续性局限。5%的降低虽然是积极的,但却引出了真正的投资回报率(ROI)问题,尤其考虑到在内容清理、提示工程以及谨慎的分阶段部署中投入的隐性人力资本。当预算并非Salesforce规模时,每家企业都能负担得起投入数百小时来清理内容或完善防护措施吗?此外,教机器人说“对不起”是真正的进步,还是巧妙地降低客户期望,引导他们接受模拟的同理心作为人类情感联系的替代品?这里存在一条道德钢丝:公司是否仅仅是为了成本效率而训练客户容忍不那么真实的互动,从而可能从长远来看侵蚀真正客户关系的基础?
前景探讨
赛富时(Salesforce)的下一阶段,将重心放在语音接口上,无疑将带来新的机遇和全新的挑战。虽然语音交互提供了更自然的用户体验,它也引入了在延迟、口音识别和辨别情感语调方面的复杂性——这些问题可能轻易地破坏当前“礼貌型机器人”的成功。未来1-2年内,企业级AI代理的现实前景并非完全自主,而是混合模型的持续演进。最大的障碍将不再是原始计算能力,而更多地在于完善AI与人类代理之间复杂的“共舞”。这包括持续、彻底的数据质量管理(一项永无止境的任务),开发更复杂、更具上下文感知能力的AI控制机制,并将AI无缝集成到现有、往往错综复杂的企业系统中,同时不产生新的摩擦点。真正的创新并非AI取代人类,而是AI成为日益精密的副驾驶,增强人类能力以提供更好、更高效的服务。
原文参考: Salesforce used AI to cut support load by 5% — but the real win was teaching bots to say ‘I’m sorry’ (VentureBeat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