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飞的AI“成本削减”:隐形代价

网飞的AI“成本削减”:隐形代价

数字屏幕显示着AI算法,带有细微故障或渐隐的人类存在。

引言: 网飞最近承认在一部重要的科幻作品《艾特诺塔》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注脚;它更是创意产业中的一场巨震。尽管这被描绘成效率的胜利,但此举预示着娱乐产品未来的制作方式将发生更深层次、更令人不安的转变,以及我们观众可能要为此牺牲什么。

核心提炼

  • Netflix公开支持将生成式AI用于视觉效果,这标志着企业对该技术的重要采纳,主要旨在降低制作成本和缩短制作周期。
  • 此项采纳标志着创意领域加速迈向算法解决方案的趋势,对传统的视觉特效管线,乃至更广泛的人类创意劳动,都构成了生存威胁。
  • 速度和成本降低带来的即时可见益处,可能会掩盖更深层次、更长期的挑战,这些挑战涉及艺术完整性、质量控制、知识产权以及视觉风格潜在的同质化。

深度解读

Netflix联席首席执行官泰德·萨兰多斯(Ted Sarandos)一向是企业界的布道者,他将生成式AI在《永恒者》(The Eternaut)中的应用宣传为一种双赢方案:“速度快10倍”,同时还是预算的救星。然而,剥开这光鲜的外表,你会发现一个与从流水线到外包等所有技术颠覆如出一辙的故事。正如萨兰多斯所坚持的,这不仅仅是为了“让电影和剧集变得更好”;其根本在于,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流媒体市场中,对规模和效率的无情追求。当电子表格(即财务数据)成为主宰时,“更好”往往退居次席。

具体的使用案例——一座正在倒塌的建筑——具有启发性。这是一种复杂且通常成本高昂的视觉效果,通常需要高度熟练的艺术家、精密的模拟和迭代渲染。在这种背景下,生成式AI充当了一种高级捷径。算法经过大量真实和模拟破坏场景的数据集训练,理论上可以在除了提示工程和优化之外,只需最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凭空生成这样的场景,而不是耗费大量人力的手动建模和纹理贴图。这并非小修小补;它从根本上重构了特定任务的创意工作流程。

然而,“速度快10倍”的说法值得审视。这究竟是创意产出的十倍增长,还是特定(且通常枯燥)任务所需人力劳动的十倍减少?后者可能性更大。传统的视觉特效(VFX)不仅涉及渲染,还包括艺术指导、无数次迭代,以及对物理和视觉叙事的细致入微的理解。AI可以生成,但它能否以同样的创作深度进行诠释和创新?这种应用与其说是创意上的突破,不如说是一种高科技的成本削减措施,这在长期与不断膨胀的预算作斗争的行业中是再熟悉不过的论调。

其现实影响远不止Netflix的资产负债表。此举直接威胁到大批高度专业化的视觉特效艺术家的生计,他们长期以来在一个以工作时间长、截止日期紧而闻名的行业中辛勤付出。如果一个复杂的场景能够以一小部分成本和时间“生成式地创造”出来,那么曾经获得高额报酬的人类专业知识又将何去何从?这是自动化的潜移默化式蔓延,它并非进入重复性的工厂劳动,而是渗入高度专业的创意领域。“帮助创作者”的承诺,往往最终变成了“为了经济效益而取代创作者”。

对比观点

“更快更便宜”的诱人论调固然难以抗拒,却忽视了一系列关键问题。首先是艺术完整性。生成式人工智能擅长看似可信的模仿,但它能否真正创新或唤起独特的艺术视野?风险在于视觉效果的逐渐同质化——一种通用化的“网飞(Netflix)风格”,即使是壮观的场景也缺乏人类艺术的独特触感。其次是知识产权。这些人工智能是在什么数据集上训练的?那些作品构成模型基础的艺术家是否得到了补偿,甚至连署名权都没有?这是一片等待引爆的法律雷区,艺术家和制作公司可能就所有权和合理使用问题发生冲突。第三,质量控制和“恐怖谷”效应仍然是重要的障碍。尽管倒塌的建筑物可能看起来很简单,但物理、纹理或光照方面的一些细微缺陷,人类一眼就能察觉,却可能被人工智能忽略,甚至更糟的是,被持续地生成。依赖人工智能或许能节省前期成本,但一个稍微不那么真实或情感共鸣度较低的场景,对整体观众体验而言,代价又是什么呢?这不仅仅关乎效率;它关乎电影艺术的灵魂。

前景探讨

未来1-2年,我们可以预见一种双轨并行发展。一方面,毫无疑问,更多工作室将效仿Netflix,选择性地将生成式AI整合到其制作流程中,用于特定、大规模或资源密集型任务,例如背景生成、人群场景或某些环境效果。降低成本的压力将巨大到无法忽视。另一方面,我们将目睹强烈的抵制。艺术家协会和工会将加紧呼吁制定法规、道德准则和公平报酬,要求明确知识产权(IP)权利和AI的使用范围。预计将出现因AI训练数据引起的著作权侵权方面备受瞩目的法律挑战。最大的障碍将是:实现符合电影标准的、持续高质量的输出;驾驭知识产权领域复杂的伦理和法律环境;以及克服人类艺术家根深蒂固的抵制——他们将AI视为对其技艺和生计的直接威胁,而非工具。内容创作的未来很可能是一种混合模式,但人与机器之间的平衡仍将是激烈争夺的焦点。


原文参考: Netflix admits it used generative AI in a big sci-fi hit to cut costs (The Verge AI)

Read English Version (阅读英文版)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