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AI举白旗:Siri智囊团转向外部

引言: 苹果公司数十年来一直引以为傲的是,它对用户体验的各个方面都拥有绝对掌控,从硬件、软件到其底层的芯片。然而,一份重磅报告指出,该公司引以为傲的“创新引擎”在AI竞赛中正在熄火,迫使其做出一个令人屈辱的让步:Siri的未来可能很快将由其竞争对手提供动力。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转向,更是一次深远的战略性转变,它引发了人们对苹果长期竞争优势及其作为科技先驱的根本身份的不安疑问。
核心提炼
- 苹果据报为Siri深度整合第三方AI模型(OpenAI、Anthropic)的举动,代表着它在一个核心产品上,对其历来“非我所创”的理念的重大放弃。
- 此次外包证实了专注于AI的公司在基础模型开发方面的显著领先地位,这可能为其他仍在苦苦追赶的科技巨头树立一个先例。
- 苹果自研的AI版Siri的延迟(从2025年推迟到2026年或更晚)凸显了其持续存在的内部技术挑战,以及在生成式AI尖端领域竞争的力不从心。
深度解读
据报道,苹果公司正探索使用OpenAI和Anthropic的模型来支持其焕然一新的Siri,这一消息不仅仅是行业内的一则小道消息;它更像是库比蒂诺“围墙花园”内的一场剧烈震动。对于一家历来以其专有技术——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再到其饱受诟病的语音助手——构建商业帝国的公司而言,此举无异于在残酷的AI军备竞赛中一次战略性的妥协。多年来,批评者们或轻声细语,或毫不掩饰地嘲讽Siri的局限性、其笨拙的回复,以及它令人沮丧的、无法与谷歌助手甚至基本的对话式AI保持同步的能力。这份报告为这种不足提供了一个严峻而直白的解释:尽管拥有巨大的资源和人才储备,苹果却始终未能自行构建出一个有竞争力的大语言模型。
“LLM Siri”从原本雄心勃勃的2025年目标推迟到2026年或更晚,这充分说明了他们所遭遇的技术障碍。开发一个真正高性能、可扩展且多功能的底层模型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它不仅需要巨额资金,还需要专业人才,更关键的是,还需要一种文化上的敏捷性,而这在苹果高度结构化的环境中可能难以孕育。尽管有消息指出,苹果已要求这些第三方模型在其自己的云基础设施上进行训练,但这只提供了表面上的控制。其知识产权、核心智能以及持续的开发能力,仍将掌握在OpenAI和Anthropic手中。这并非苹果在创新;这只是苹果在整合。
其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它证实了OpenAI和Anthropic等公司数十亿美元的估值,巩固了它们在生成式AI基础设施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地位。其次,它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苹果作为纯粹创新者的看法。当一家拥有苹果市值和研发预算的公司,被迫依赖外部供应商来支撑其旗舰产品未来的关键组成部分时,这标志着其从开创性转向实用主义——或者更愤世嫉俗地说,是绝望。讽刺的是,对于用户而言,实际影响可能是一个更智能、更强大的Siri。但这对苹果的品牌叙事而言,代价是什么呢?曾经无缝、端到端的苹果体验,或许很快就会显得有些碎片化,其中一部分组件将来源于“果园”之外。
对比观点
苹果“掉队”的说法虽然引人注目,但更合理的解释或许是将其视为一项务实而非被迫的战略决策。既然别人已经证明能更好地构建基础AI技术,为何还要花费数十亿和数年时间去重新发明这个轮子呢?从这个角度看,苹果并非认输;它是在巧妙地利用行业顶尖技术来迅速增强其产品。通过让OpenAI和Anthropic为苹果自己的云基础设施训练模型,苹果保留了对数据隐私和安全一定程度的控制,这与它的核心价值观和用户信任相符。这种做法使苹果能够将其内部AI资源集中在可以实现差异化的领域,例如用于隐私和个性化的设备端AI,或受益于其独特软硬件集成的专用应用。这关乎战略合作和资源分配,旨在确保Siri具有竞争力的同时,不会耗费内部在其他高优先级AI项目上的精力。
前景探讨
从现实角度看,未来一两年内,Siri 的能力确实会大幅提升。用户很可能会体验到一个能更好地理解语境、更准确地回答复杂问题,并与各种应用程序更无缝集成的对话式助手。这有望最终将Siri从当前声誉不佳的困境中解救出来。然而,最大的挑战不仅在于技术整合,更在于对品牌的持续影响。
苹果能否成功地将由外部模型驱动的Siri区别开来,还是它最终会变成“iPhone 上的 ChatGPT”?这种尖端模型的许可费用将非常高昂,可能会影响苹果闻名遐迩的利润率,甚至导致新的订阅层级。此外,尽管承诺将在苹果云端运行,但第三方模型处理数据的细微之处仍将不可避免地引发隐私担忧,特别是考虑到苹果在用户数据方面的坚定立场。最后,苹果将面临一个永久性的挑战:如何整合外部技术而不使其显得生硬或格格不入,同时确保其标志性的“苹果级精良”保持不变。Siri 的未来会更智能,但或许不再那么“苹果制造”了。
原文参考: Apple reportedly considers letting Anthropic and OpenAI power Siri (TechCrunch AI)